我非常高兴向大家推荐这部极为重要的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作。Barry Marshall医师首次于1982年在澳大利亚佩斯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后经证实该菌代表着一个新菌属。然而,起初人们对于该菌的病原作用抱有极大的疑虑。正如所有重大医学革命一样,要推翻以前被广泛认可的理论是极为困难的。例如,在我上医学院校时,书上说胃内几乎总是无菌的,胃酸分泌增加乃慢性十二脂肠溃疡的原发病因。尽管当时已有文献报道,但却无人提出溃疡病的感染病因学说。自1982年后,这种情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现在我们知道,世界上最常见的感染之一便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而且该菌引起慢性组织学胃炎。在中国,大部分人群已在胃部感染该菌。现在我们还知道,幽门螺杆菌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大多数慢性十二指肠及胃溃疡的病因,尽管大多数感染者并不患溃疡病。该菌感染改变了胃酸分泌调节及胃粘膜的防御机制,根除该菌可治愈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除非其他病原因子存在,如阿司匹林)。因此,曾经叫人不可思议的感染因子乃胃炎及溃疡之病原的理论终被确立。而且,我们还逐步认识到幽门螺杆菌性胃炎可引起胃淋巴瘤,并且为胃癌发生的始发过程。正因如此,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杆菌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迄今,已建立了许多准确诊断该菌感染的方法。尽管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但理想的疗法已可使90%以上的病人根除该菌。
在许多国家,根除溃疡病人感染的幽门螺杆菌已成为普遍采纳的治疗手段。但同时,仍有许多东西臻待认识。例如,该菌在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中的病原作用仍存争议,该菌发病机制上的许多方面仍不十分清楚,其中包括细菌致病力与宿主反应力的确切地位;现行治疗方案仍很昂贵且不方便(目前仍有赖于三联疗法,其副作用并不少见)。所以,仍需要寻求新的治疗方案。
夏博士和范博士在幽门螺杆菌这一领域为世界文献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他们现又成功地编写了这部有关幽门螺杆菌最新进展的佳作。该书综述了该菌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相关疾病、诊断及现代疗法等各方面的最新文献。他们将会因此而受到祝贺。该书对中国的医师、科研人员以及所有对卫生保健感兴趣的人士无疑是一本及时且重要的教材。我深信这部新书对中国的临床医务工作者及研究人员均具极大的帮助。
(澳)悉尼大学医学院教授 Nicholas J.Talley;《幽门螺杆菌感染》由 范学工、夏华向 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定价42.00元